派別 |
代表作家 |
風格特色 |
明初 |
宋濂 |
宋濂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氏詩文有宋學士全集,其文章雍容大度有開國文臣氣象,在當時文名極盛。宋濂積學深厚,精熟文理,兼擅諸體,而以傳記最為出色。他善用不同的手法表現人物,能夠抓住人物富有特徵的細節,寥寥數筆,刻劃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來,作品如<秦士錄>、<王冕傳>等。 |
劉基 |
|
|
方孝孺 |
為宋濂弟子,學術淳正,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其文長於議論,著《深慮論》十篇,議論古今,言詞懇切且文采可觀。<指喻>一篇以小喻大,發人深省。 |
|
臺閣體 |
楊士奇 楊榮 楊溥 |
明代以理學治國,因此推崇朱熹理學。與之相映的,文壇上便崇尚雍容典雅的風格,臺閣體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需要而產生。臺閣體多為歌功頌德的「頌聖」文字。其風格雍容典雅而常流於呆板空廓,缺乏剛健清新之氣。 |
復古運動 (模擬)
|
前七子 |
如李夢陽、何景明等開始對臺閣體發起批判。他們重視文章之美,講究文章技巧,要求形神俱出、文情並茂。他們主張學習古文不必「近取唐、宋」,而應「直逼秦、漢」,且對於南宋以來纖弱、枯質、單一的格調,與迷信程朱、死守道統的風氣予以鄙棄。實乃一場在「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旗幟下所進行的文學革新運動。只是「前七子」在創作上存在有明顯的模擬蹈襲之病。 |
後七子 |
踵繼前七子腳步,繼續鼓吹復古之風,也加重了模擬艱澀的弊病。其文章多「句擬字摹,食古不化」、「故作聱牙」,這是其最大的缺點。後七子的代表人物為:李攀龍、王世貞等人。 |
|
唐宋派 |
王慎中 唐順之 歸有光 茅坤 |
1.他們推崇並學習唐、宋,對於復古派的模擬之風有很大的批評。反對復古派字句模擬、為文聱牙詰屈之弊,並提出了「文從字順」的要求。 2.創作方面,以歸有光的成就較為突出。他的一些懷舊思親文章,如<項脊軒志>、<思子亭記>、<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較少道學家氣味,情致綿綿,悲音裊裊,感人至深。他的文章善於捕捉生動典型的細節,寥寥數筆即令人難忘。其語言平淡樸素,不事雕琢,而意蘊悠深。其文風亦影響清代桐城派。 |
公安派 |
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
要求創作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旨在強調文章的真率天成和自然趣味,頗受李贄「童心說」的影響。其散文風格自然流露個性,語言不事雕琢,流利潔淨。明末小品文自此有長足的發展,漸成鼎盛。(*缺點:文辭淺俗) |
竟陵派 |
鍾惺 譚元春 |
「竟陵派」繼承「公安派」的革新精神,一樣提倡獨抒性靈,反對模擬剽竊,且又提倡含蓄蘊藉,錘鍊剪裁,而具有「幽深孤峭」的特色。 |
其他 |
徐渭 |
字文長,號青藤。其文章風格或被批評為鄙俗纖巧,蹈入魔趣,可是他唾棄七子,能自成一格。袁宏道謂其﹕「詩文崛起,一掃近代蕪穢之習。」(徐文長傳) |
張岱 |
張岱處於明、清之際,是一位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吸收了晚明諸家特別是「公安派」和「竟陵派」的長處,矯正了小品文在發展過程中的流弊,以深厚救淺薄,以嚴謹救率易,以明快救僻澀,把小品文發展到了一個相當完美的境地。他的文章題材較廣,凡風景名勝,世情風習,戲曲技藝,乃至古董玩具等等,無所不載。其文章記錄了他的實際生活,也反映了明末現實生活。 |
◎明代小品文
定義 |
||
1、時間:晚明,指明代萬曆年間至明朝滅亡(一五七三~一六四四),這大約七○餘年的時間。 2、文體:小品,此名本於佛學。世說新語劉孝標注:「經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其與「大品」對舉,本是佛經節本,所以有「簡短約略」的意思。歷代古文符合此條件者很多,但是直至晚明才將「小品」一詞作為某類作品的稱呼。專指:篇幅短小、文詞簡約、獨抒性靈、韻味雋永的作品。 |
||
內容特色 |
||
晚明的性靈小品與當時文人的時代感受,心性體認、文學觀念與處事態度密切結合,可視為晚明時代精神的表徵。其中所透露的處事觀念,可歸納出三大要項: 1、採退離態度。2、好尚山居閒情。3、以心冥境。 具體的生活安排上,家居則流連藝文,賞玩器物,外出則尋山問水,訪木探石,充滿悠閒的樂趣與美感。對於人世的觀察則可從三方面見其特色: 1、強調個人的真意深情。2、以諧謔態度省視人世。3、重新詮解歷史人物。
|
||
與唐宋古文比較 |
||
文體 |
唐宋古文 |
小品文 |
題材 |
嚴肅、主題鮮明 |
日常事物 |
寫法 |
篇幅大、講究結構、謀篇、佈局 |
輕鬆的隨筆 |
風格 |
正規、踏實、莊重 |
輕快、清新、優美 |
思想內容 |
多思想、難入而可深掘 |
重情趣、討喜而味易盡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