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文學史~小說的流變

一、緒論:

    小說,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必須具有下列要素:故事、人物、結構;然而合乎這些標準的小說,是到了唐代才開始,因此,要探詢小說的最早的源流,就必須將這些限制放寬。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古懸字,高也。是說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治國安邦的大道理相比就差太多了,這裡的「小說」,是指瑣碎淺薄的言論,小道理,與作為文學體裁的「小說」並不相同。但是到了漢代,「小說」這個名詞被用來作為古代和當代典籍的總稱。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子布中就有列出『小說家』這個門類,並且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說巷語,道聽途說之所造也。」其實,這是相對應於帝王之道、政教得失等高士文人的話題。所謂的小說,只的應當是鄉親父老、食衣住行等和自己切身有關的話題罷了。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到是有提到,小說起源於人們閒暇休息時所講的神話故事。基本上來說,大部分學者是相信這個說法的,那是因為上股時代的人們,對大自然存著敬畏且恐懼的心,並且一直認為一切自然界的現象都聽命於神的旨意,而這個「神」,無所不在,他在冥冥之中安排了一切。而後人所認為複雜的問題,在上古的人們看來,卻都以「萬物有靈」的這個說法給解釋了。並且以自己和大自然艱苦搏鬥的歷程給形象化、藝術化了,塑造出一個英雄的形象。而在古代神話中則有著兩類神話,一是英雄神的,另一則是自然神的。後者如雷公電母、風師雨伯,前者則是如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等。其實在這裡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神話被小說所吸收後,並沒有保持原貌,這一點從西王母神話的演變歷程就可以的到驗證。《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其壯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三分約人,七分似妖,可怕極了。且在《山海經》裡我們無法斷定西王母的性別。到了戰國時期《穆天子傳》中,西王母儼然成了一為人主。後來到了《漢武帝內傳》中,西王母已成了『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資掩靄,容顏絕世。』的美人了。神話被改造的過程中常被後人一點一點的加入道德的教訓、人生的哲理和人情世故,在此時,神話演成了歷史,中國古代的神話資料長失其粗獷原貌,原因應是在此。

二、先秦:

先秦的小說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神話傳說:這是初民對於自然現象所做的純樸解釋,無法去追求它的真實     

   性。代表作品如《山海經》、《穆天子傳》。

2、野史:如《逸周書》中的<克殷>、<太子晉>等篇。

3、寓言:如《莊子‧庖丁解牛》、《孟子‧離婁》中的「齊人之福」,又或            

  《韓非子‧五蠹》中的「守株待兔」。

 

三、漢代:

    《神異經》,成書於漢代,但作者至今尚不確定。此書是在《山海經》的影響下產生的,不論是在內容、筆法等各方面都有模仿《山海經》的部分,只是作者加入了神仙方術和儒家思想的觀念。《漢武故事》,此書記漢武帝一生遺聞,敘述他求得成仙的部分尤其詳細,由於《漢武故事》把歷史和幻想結合在一起,並且所表現出來的文筆較幽雅,以成了較典型的志怪小說了。較為人所知的,應屬《燕丹子》了吧!他的作者和成書年代至今仍無法正確推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其為漢代作品,應是肯定的。書中寫的正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只是由於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在「道聽塗說」的過程中又加入了不少的內容和情節,使劇情愈加生動曲折,但卻與史實愈來愈遠,這正是基於民間的傳說得基礎上寫的。

 

四、魏晉六朝:

此時小說可分為兩類:

  1. 志人小說:以《世說新語》為代表作,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集其門下客所共撰,劉孝標作注。分政事、德行、言語、文學等三十六篇,記載東漢到東晉的奇聞軼事,其內容雖然瑣碎,帶卻真實的將魏晉士大夫的思想及生活狀況,很生動的表現出來,並且寫出了士人消極厭世,放浪形骸的風氣。其中有許多故事是成為後代戲曲小說的題材。
  2. 志怪小說:其興起淵源應起於《山海經》、《穆天子傳》等先秦時代的志怪小說。其中《博物志》即是如此,與《山海經》相同,記載地理博物瑣碎雜文的作品。其中最高的成就作品應當是晉朝的干寶《搜神記》。它和記地理博物的小說不同,以記錄鬼怪神仙的故事為主,同時也包括一些野文雜記。《搜神記》是有感於作者父親之婢和兄長死而復生的神異經歷,一方面『考先志於載籍』,另一方面則『收遺逸於當時』。干寶在寫此書時,有濫收他書所造成的錯誤,亦有他自己的意見進行加工,當然還是會有一些的遺漏缺點,所亦魯迅成他為『一部半真半假的書籍』。《搜神記》中,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如「干將莫邪」、「東海孝婦」、「仙女下嫁董永」等故事,其中亦有不少作品都被改編成為劇曲了。

五、隋唐五代:

此時的小說可以分為二類:

1、傳奇:《太平廣記》將傳奇分為十幾類,依據《唐代叢書》可略分為三類:

1)神怪,如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沈既濟<枕中記>、王度<古鏡記>  等。

2)愛情,如白行簡<李娃傳>、蔣防<霍小玉傳>、陳玄佑<離魂記>等。

3)豪俠,如杜光庭<虯髯客傳>、袁郊<紅線傳>、裴鉶<崑崙奴>等。

2、變文:由於唐代佛教盛行,僧侶為宣傳教義,遂將佛經教義以故事講唱方式來傳道,將韻文與散文結合,並影響了宋代話本、詞話、鼓詞、雜劇等以後歷代講唱文學。依據其內容可分為二類:

1)佛經故事,如<大目連冥間救母變文>、<降魔變文>等。

2)史事或民間故事,如<伍子胥變文>、<孟姜女變文>等。

六、宋元:

    有別於唐代文言的傳奇創作,此時,白話通俗小說的創作開始興起。由於宋元的小說藝術發展並不在文言的部分,所以文言小說的成就並不如白話通俗小說。在唐、宋、元三朝豐富的文化洗禮和經濟繁榮的推動下,各種來自民間極富特色的話本形式也就孕育而生了,並且在此時期奠下了堅固的基礎。

    在宋代,有一門藝術叫「說話」。而表演的場地則稱為「瓦舍」或「瓦子」,是一種有規模的綜合遊藝場,其中表演各種戲曲的地方叫做「勾欄」。當然「說話」最容易為平民百姓所接受,依形式可以分為四類:

1)小說,專講神怪、愛情、公案等。篇幅比「講史」短,又可稱為「短書」,內容生動活潑。如<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柳毅傳書遇洞庭水仙女>等

2)講史,專講長篇歷史故事,自元始稱「平話」或「評話」。其特徵有二:1、篇幅大,分卷目;2、有「開場詩」、「散場詩」,且多七絕或七律。如<三國志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武王伐紂平話>等。

3)說經,即僧侶講誦佛經故事。

4)合生,乃是以批評人物為主。

    以上以「小說」、「講史」特別重要,其取材內容廣泛,突破六朝志怪與唐代傳奇,融入社會現實,反應世態人情。就其取材內容來分,可以分為:(1)愛情(2)公案(3)神怪,在現存宋元話本中,愛情和公案這兩類作品最多,成就也最高。愛情小說的代表作<碾玉觀音>,表現出了小老百姓對愛情的堅決,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即使變成厲鬼也要表現的對追求自己幸福的堅決。公案小說叫具有代表性的是<錯斬崔寧>。其中反映了南宋時期官吏問案的輕率、草菅人命,作者對司法弊端提出了疑義、批判。由於語詞生動說話人每天面對的都是廣大聽眾,所以熟悉平民所用的口語,且經由說話人的熟練,表現出了人物、對白的生命力,加入俗語、方言等,想必是此一時期的一大特色吧!

    另外,宋人說書一般可分為四個部份:(1)題目,如<輾玉觀音>;(2)入話,即在正文前引用一首詩或相關小故事;(3)正話,即故事正文;(4)篇尾,乃是話本的結束,通常以八句詩作結,又稱「得勝頭迴」。後代章回文章中「遇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便是源於此處。

七、明代:

    明朝是中國小說蓬勃發展、走向成熟的時期。明代小說舉四本當代表《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分別代表四個領域的小說,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志怪和人情小說。清朝人李漁稱這四本書稱為小說界的「四大奇書」。

    首先從歷史演義這個方面開始說明。就其內容而言,歷史演義大多是從正史當中取材,孫楷第先生在《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分類說明》中有提到:「演一代史事而近於斷代史者」和「通演古今事與通史同者」,這兩點使我們覺得歷史演義小說雖然取材自歷史,但內容大多和史實不同,多加以改編,因文生事、虛構創作,以寄託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而宋代的說書業無疑是對三國故事的豐富和廣泛的傳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由於三國至流傳至今版本眾多,現在看到的以清人毛宗岡的一百二十回本最為通行。由於成書的時間較其他書為早,所以他用的文體還是簡易的文言文,而它的內容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我想是因為羅貫中的「擁劉反曹」契合了他們的道的觀念,並且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人物性格,非常容易引起民眾的認同。

    英雄傳奇小說當推《水滸傳》,作者施耐庵,金聖嘆他在《水滸傳序》中有提到:「《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施耐庵以一心所運,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無他,十年格物而一朝格物,斯以一筆而寫百千萬人,故不以為難也。」《水滸傳》中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武松、李逵、魯智深、林沖等,個個顏色鮮明、精雕細琢,是人物塑造上顯現筆力的地方。由於《水滸傳》講的是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故事,草莽英雄的色彩嚴重,讓人覺得富於生活的氣息。

    神魔小說這個觀念最早是由魯迅先生提出來並且使用的(見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第五講)。中國通俗小說發展到明代中期,其實神魔小說也應該要出現了。因為中國人對神仙鬼怪、靈異傳說之事早在商朝即開始有此觀念,因此民間神話發展至今,文人雅士也喜歡參與其中。而自衛進以來,志怪的小說就一直很興旺,且由於中國式一個受宗教影響極深的國度,並且佛教、道教和一些西方文化入侵中國而來的宗教,相互融合、演化而來,在加上唐朝時即有「講經」一家,所以到了明代中期通俗小說日趨成熟的時期,神魔小說的興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演繹自《大唐西域記》,數是內容其實我們都很熟知,在此不再多說。其實,在故事中不乏積極勸世的一面,鼓勵人們要克服困難,積極向前,雖然有神力相助,但若沒有靈活的頭腦又如何能成事呢?

    人情小說的開山之作《金瓶梅》,雖然有許多人對它的印象僅止於是香豔色情的小說,但它以高妙的筆法寫出的明代中後期社會的市井風情,真實的表現在具體的文字上。文中大量的運用了市井口語、俗語來表現人物的性格,讓我們在閱讀時格外的具有感情,因為其所應用的言語非常生活,更貼近讀者的心靈。但其中間雜對於猥褻淫穢的描寫,較為人所詬病,但畢竟這無法掩飾《金瓶梅》是中國通俗小說最重要作品之一的光芒,而且它也是小說界四大奇書之一呢!

八、清代小說

    清代小說成就最高的無疑就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了,這是部言情的小說,寫的當然不只愛情,尚有親情、人情、利害之情等,寫盡了曹雪芹的一生,用曹家的盛衰來寫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更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劇。其實這部小說在清朝乾龍年間即廣為流傳,用的文體是白話的章回小說。清代尚有些不錯的諷刺小說,如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劉鶚的《老殘遊記》。《儒林外史》是以平實的筆觸加以刻畫當時文人士子追逐科場名利的墮落與矯飾。由於作者對八股科舉制度極為厭惡,所以用描寫世故人情的筆觸描寫,故多戚而能諧、婉而多諷,無膚泛之語、無淫穢之語。但由於多短篇銜接而成,是結構較鬆散的一部。《老殘遊記》雖名為遊記,實屬社會諷刺小說,而其中寫的多和清朝官吏罪惡的揭發有關,當中寫景的描述尤為獨到,善於用具體的事物比喻聲音這是他筆力精鍊之處。另外提到清朝尚有一部文言短篇的筆記小說,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寫的也是神仙志怪,但它雖文筆記小說,但卻是有結構的,它是有系統的整理,編輯成冊的。

※清朝金聖嘆評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西廂、水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范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